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

苹果的后半生




一颗苹果,不知何时从树上摘下,在07年端午节(6月19日)那天,来到我手上。我决定不吃她,置放在窗台,风吹日晒,看她坚持到那一天。07年11月22日,她的身上的某一处开始有了腐烂的前兆,我不忍心看到她之后的容颜。决定拍照并处理。她的青涩我并未看到,但我看到了她和我相遇后的每一天。



一只风干了的苹果

配诗:范小雅

之前的风光岁月
留给苹果树
留给触摸它的,那些手
一只风干了的苹果,躺在窗台上
它满脸皱纹
它和自己的一小块阴影,相依为命

被一张甜美的嘴,细细地咀嚼
并留下一粒饱满的种子
来年长一棵青葱的树
那样的幸运
已经越来越远了

是谁将一只苹果----
将一个人的老态龙钟,暴露在阳光下
她干枯的身体,她死亡的心
经不住一束光的照耀,一阵风的吹拂啊


马铃薯






馬鈴薯
作者/ ZUCKERMAN, LARRY
編/譯者/ 李以卿
出版社/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馬鈴薯絕對不是一個平凡不起眼的小角色。它在西方社會歷史中的重要性不下於汽車和鐵路──它曾經是一道佳餚、一種速食,也是對抗饑饉的救星。今日已知馬鈴薯是一種穩定可靠又營養的作物,但事實上它在十八和十九世紀歐洲和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還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馬鈴薯現在是許多美國人和歐洲人主食的一部分,但當它在兩個世紀以前初來乍到歐洲大陸時,曾經因為外表和「塊莖」的身份倍受嘲弄和敵視──許多人認為那是豬和下層社會吃的食物。因此雖然它具有易於種植、易於烹調且容易飽足的特性,社會大眾卻普遍排斥它,甚至連窮人也是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才不得不接受。並且,正因為上述特性,還使得它成為貧窮和懶惰的象徵──批評者認為馬鈴薯會造成農民好逸惡勞的惰性。

事實上,在那個社會階級壁壘分明、中下階層被嚴重剝削的年代,窮人要負擔高額的佃租,卻只能擁有極小面積的貧瘠土地;此時,不論在任何大小、多麼貧瘠的土地上都能收成的馬鈴薯提供了一個解決之道。它養活了許多貧窮家庭,甚至成為他們唯一賴以維生的食物。但是,也因此,部分歷史學家把它和人口爆炸畫上等號。在幾次災情嚴重的饑荒時期,英國(尤其是維多利亞時代)某些政治家甚至不主張給予愛爾蘭貧民救助,而放任他們自然死去;因為「窮人本來就不應該存在。過多的窮人只會拖垮國家的經濟。」──而馬鈴薯正是這些人眼中造成「過多的窮人」的罪魁禍首。《馬鈴薯》的作者賴瑞.查克曼大量收集當時的官方報導、媒體評論、個人日記以及其他許多第一手的資料來源,試圖社會、政治、經濟,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為馬鈴薯平反。這是一個有關人口問題、工業革命、社會經濟的議題,也是一個有關政治、偏見、貧窮、生存的故事。場景從國會、宮廷,延伸到簡陋的廚房。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平凡食物主導社會的戲劇性影響力,窺見當時的價值觀與平民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以及人性中的偏見和偏執如何導致悲劇的發生。

對我們來說只是一項普通、好吃的食物,兩個世紀以前卻主宰著數以萬計家庭的生死,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而當我們看到當時的人們為了要不要吃一項食物而必須背負那麼沈重的道德壓力和歧視眼光時,心中更是無限感慨。查克曼的文字精煉,當他從一項平凡的食物出發,帶領讀者近距離觀察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時,文字中舖陳的戲劇張力和人道關懷是緩慢而理性的,令人眼光不忍離開。




马铃薯的历史

马铃薯的名称很多,一般又称它作“土豆”,它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


马铃薯原产南美,印第安人很早就把它作为主要食物,还给其取名“爸爸”。1536年,西班牙水手把马铃薯从秘鲁引种到欧洲。1565年传到英国爱尔兰。1697年,沙皇彼得大帝游历欧洲,在荷兰鹿特丹看见了马铃薯美丽的花朵,于是用重金买了袋马铃薯,种在皇家花园里观赏。1785年,法国闹粮荒,曾有人建议用马铃薯来解决饥荒问题,但当时人们认为它有毒,不愿栽种,于是国王路易十六就让皇后把马铃薯花插在头上作装饰,还举行宫廷宴会,用马铃薯烹调了20多种菜肴,霎时间,马铃薯花成了最时髦的装饰,马铃薯也渐渐被人接受,还被冠以“地下苹果”的美名。
    但在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对马铃薯仍存在着误解。当时的尼古拉一世为了到处都可以观赏到马铃薯花,下令农奴们遍种马铃薯,农奴们忍无可忍。发动了“马铃薯暴动”,当时的俄国人还不知道,马铃薯是可以吃的东西。
    

明朝末年,荷兰船只将马铃薯运到中国和日本,并迅速传播开来。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维生素是胡萝卜的两倍、大白菜的三倍、西红柿的四倍,维生素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专家们还发现,在前苏联、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等国著名的长寿之乡里,人们的主食就是土豆。常吃土豆,还会使癌症患者的病情缓解。由于马铃薯的制作特别方便,自1959年以来。马铃薯快餐食品风靡全球,美味可口的土豆片、土豆条受到男女老幼的喜爱。但发了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当马铃薯发芽时,芽的周围会产生有毒的龙葵素,吃了就会中毒。
   

(转贴)


真實和謊言





真實和謊言一起到河邊洗澡,先上岸的謊言偷偷穿上真實的衣服不肯歸還,固執的真實死也不肯穿上謊言的衣服,只好一絲不掛光溜溜地走回家,從此人們眼中只有穿著真實外衣的謊言,卻怎麼也無法接受赤裸裸的真實!


旧博:余华《兄弟》



早上睁开眼真让人喷水——昨晚临睡前看完了余华的《兄弟》,想不到他兄弟俩居然在梦里成了邮递员给我送特快专递,是他们两个人一起送,我问及文字里的故事,他们更以新闻人物自居:没看到最近报纸全是我们的事迹吗?!在梦里出现他们的滑稽反问让我始料不及,因为我是带着好久没有的激动和感伤进入梦乡的。

昨天无事,去澳门玩,知道车船路途的无趣,就带了这本书路上解闷。之前我已经看到宋卫平风头暂显的第九章,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我延续的阅读思维偶尔猜想宋卫平这第一波红旗猎猎的英雄形象,可能是坚挺不了多久的,但没想到夭折的那么迅速——我在开往澳门的船上继续阅读。望着窗外船舶划割的白色水痕,想着三十多年前可能只有这里是一眼风平浪静,才发生三十多年,而回首中已经斑驳,已经铁锈。真庆幸我的童年没有李光头那样的惨烈突兀——祖上三代都是贫农啊!

我也庆幸在一个最适合阅读的时刻和气氛里阅读了《兄弟》里最诗意和热血的篇章——第84页倒数第一段,那些故事的群众人物开始了他们在故事中的和声伴唱:童铁匠,余拔牙,王冰棍,张裁缝,关剪刀,“昨天唾沫横飞的、咳嗽的、打喷嚏的、放屁的、吐痰的和吵架的,今天一个不少全在大街上。”

2005.10.31

重贴再记:等《兄弟》下出来的时候,我才明白余同志已彻底堕落成一份快餐盒饭,所以拒绝阅读下部分。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手分开了




花间

汽车转了几道急弯,你就有点受不了。脸上浮现出苍白,像你多年前的红晕,来时悄无声息。我想抓住你的左手,它搁在汽车坐垫上,蒙尘太久。突然它就跳动起来,我往你脸上看,急忙叫司机停车,开门——你的表达就此开始,它的俗名叫呕吐。刚开始汽车转弯,你始终保持矜持,一只手用力抓住门把手,提防靠在我身上。十三年了,我们坐着不同的公交车上班和回家,今天是我们惟一的一次同车。你还在吐,像要把十三年来的苦水吐完。

车快要到你生活的城市,你终于累了,斜躺在我的肩头。你说有点睡眠需要解决,随即一切沉寂下去。田野太美了,山梁上没有一个行人,阳光倾泻,只有风声。我很自然地抓住你的手,想让两条永远平行的直线就此有一刻的靠近。看来这一切你不再理会了。我喜欢你这只爬满伤痕的左手,你笑着说那是一次事故,你不小心忘记了一把抽屉的钥匙,被男主人打开了你的一些珍藏,那里有十多年前我写给你的诗歌和书信。你和他拼命,然后用破碎的玻璃杯刺向自己的左手。十多年的时光能够让你笑着说,十多年的时光同样能够让我笑着听,十多年的时光才让两只手第一次相握。

车还在转弯,我小心地调整着你头发遮盖下我肩膀的高度。我斜过头摩挲了一下你的头发。十三年前我和你看过一场电影,那时你斜着头问我主人公的对白,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身份和内心———这一切看起来你真的不想理会了,你专注于此刻的睡眠和依靠。专注于梦里的两个老人,在公园的木椅上用各自的故事和不幸依靠在一起。车子进入市区,你脱离了睡眠。已经预知自己结局的两只手此刻开始了对决———两只野兽的爪子紧紧纠缠。其他的日子,这两只手的功能有所改变,他们要不停地劳作,拿着筷子、尿布,甚至打架。生活也将两张用来亲吻和唱歌的嘴唇改变成吐痰和骂人。车停下来,你熟悉的这个城市又让你撤回到它的身边。而我永远是在路上的人。从前我们浑浑噩噩地失去了彼此,现在我们明明白白地不得不放弃。手分开了,十年,二十年,直至一生,这两只手都不会再次相遇。

黄昏来临时下起了大雪,你打来电话,说能不能留下来,第二天早上去南山看雪。你应该听到那声长鸣,火车正在进站,我也该上路了。经常以来,我都会在站台扬起这张车票,它是我永远上路不能回头的最好理由。


2004.02.10 《晶报》B07版 晶品文化


喜欢的诗歌(补充中)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在清朝
  
柏桦
  
在清朝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
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科举也大公无私
货币两地不同
有时还用谷物兑换
茶叶、丝、瓷器
  
在清朝
山水画臻于完美
纸张泛滥,风筝遍地
灯笼得了要领
一座座庙宇向南
财富似乎过分
  
在清朝
诗人不事营生、爱面子
饮酒落花,风和日丽
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在清朝
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
而朝廷增设军机处
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
  
在清朝
多胡须和无胡须的人
严于身教,不苟言谈
农村人不愿认字
孩子们敬老
母亲屈从于儿子
  
在清朝
用款税激励人民
办水利、办学校、办祠堂
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
建筑弄得古香古色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的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一八四0年死去


03年10月三峡大昌镇—现已淹没








06年10月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配诗:范小雅

如果我站在那里
不,如果我成为那里的一棵草
在众多的、仰望着的草中
我会偷偷哭泣----

我何曾见过这么辽阔的天空
我何曾被天上的白云,这样幸福地覆盖

我的生长,淹没在生长中
我的孤独,汇入更多的孤独里

我不拒绝,一匹马伸过来的嘴
马是草原上的精灵
马粪会养育,更多的草
我愿在马嘴里,马蹄下
结束我在桑科草原的一生









2008年6月26日星期四

仿佛爱一样




油画:恍惚系列之三

阳光太白
阴影很深
风渐稀疏

一切都在
涟漪之后


我所喜欢的朋友的诗



京剧演员余世存

◎姚风

余世存在京剧院工作
唱戏的
我认为他唱得不错
不过十多年来
他一直扮演匪兵乙的角色
又是几年过去了
他该演连长了吧
我去他家时
他高兴地告诉我
他终于得到了器重
去年已开始扮演匪兵甲了



温暖

◎李以亮

初春 风夹着雨
我光着脚 跟在我的牛屁股后
老水牛肚子似船舱
仿佛一辈子也没装个够
吃吧吃吧我说有草吃就不错啦
老水牛听懂了听懂了它就不抬头
雨越下越大
我的脚快成了一截木疙瘩
老水牛终于吃饱了
河滩上拉出一堆热牛粪
我双脚插进这温暖里快乐极了



妈妈

◎小引

在石牌镇开诗会的时候
妈妈电话我
让我顺便去看一下
三峡大坝上的弟弟
她说弟弟的电话总是不通
有一个多星期了
长江就要涨水,妈妈低声说
你转道宜昌就去一趟吧
那天下着大雨
我坐船顺江而下
两岸的山隔的很远很远
整条江上只有我坐的这一艘船



谈起我陌生的父亲

◎丑石

在合肥的一个面摊
我和张力
谈到了我父亲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些细节
是第一次向朋友说起
比如他的死因
和前后那段时间
家庭的灾难
现在我想补充的是
他叫韩启胜
(启有反文旁,我不会打)
死于1975年
至于他的长相
实在是
难以描述



南山

◎花间

一只鹭鸶起飞
它身后的稻田
越来越辽阔
几棵梧桐树倾斜了身子
好长时间的雨天
使开门即见的南山
浸在雾中
几户人家的炊烟
升起来,它的方向
也是奔着南山
而去 



开往郊外的大巴

◎小抄

许静坐在
开往阵雨不断的
郊外的
大巴上
觉得有个人
一直在看
自己裸露的后背
许静用她的镜子
偷偷的照了照
这个人
头发很少
穿了一件
灰色的
象纸做的衣裳
许静默默喊了一声
爸爸



你是哪里人



◎一回


明天,我要到广州去
广州人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深圳人
回到深圳
深圳人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湖北人
在湖北,湖北人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赤壁人
以前叫蒲圻
赤壁人又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中伙铺人
中伙铺人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红山岩人

红山岩人问我
你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六组人

出门多年
甚至六组也有人不认识我

我就说我是

丁母山与老107国道交汇处的那个刘家的
陕西搬来的

在别人眼里

我仿佛是一个永远无家可归的人

只有回到家里

家里人不再问我
你是哪里人






蛤蟆泉

◎张永伟

爸爸在山坡上锄地,
我和小松逮蝴蝶,蚂蚱。
口渴的时候,喝罐子里
的水,我们想起
再翻过两个山头,就是
爸爸说的蛤蟆泉。

我们看着山谷里的雾,
没入树丛的小路,隐约的山头——
我们还没高过酸枣棵,
但我们已为此商量过了
两个夏天。我们几乎梦见过
那汩汩的声音,蓝色的信件。

这会儿,在枯枝般的城市窗口,
我翻书时想起它。
有一次,我们几乎快找到它了——
穿过摇曳如雨声的
槲树林,登上牛头山。
风鼓起短褂,

我们激动如雀鹰。
我也仿佛第一次感到
心的存在——在酸枣棵高的
胸腔里,它小如雀卵,
却如喊声般开阔,盛满了
山谷的湖蓝色。



一个农民的浪漫生活

◎赵丽华

我羡慕那样一个农民
在夜静更深的时候
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
一个人来到野外
坐在田埂上
抽一根烟袋锅子
看夜晚的风景
之后呢
把那些盖大棚菜的塑料膜
都捅破了
把地里所有的
站着的
躺着的
靠在路边的
所有秸杆
都点燃了
然后在遍地火光中回家



枣树

◎大草

吴老师院子的那棵枣树
是巷子里唯一的树 枣子熟了
偶尔会拣到一颗两颗
那时候我们仰望天空
妹妹会拉拉衣角问
长颈鹿长什么样的。在树下
我和吴老师下过象棋
我们披着毛毯
下了整整一晚
有什么东西掉在脖子上
冰凉,象是露水,手一摸是条毛虫
有一年,枣子就要熟了
几位老师到院子就枣子下酒
吴老师爬上树
树枝断了,吴老师住进县医院
那棵枣树,就给锯掉了



家在蛤蟆岭下住

◎水木菁华

算来五年过去了
我们是否还记得思乐园
那个三星级大酒店
在那里我们认识一个姑娘
她说她
家在蛤蟆岭下住
在一个夏天
我们一行三人去看她
按照她指示的路线
我们来到她生活的地方
太阳就要落山
蛤蟆岭在前面
露出传说中的褐色
我们走在布满青苔的石板小路
耳畔不时传来婉约的丝竹之声
那是姊妹们在唱歌
进入狭窄的小巷
两边是青灰的砖墙
墙边是清幽的流水
每一处古宅,都在讲述着
一个长长的故事
来到她家,她笑着对我们说
三人行必有我爱
我们是否还记得
临走时她跟我们说过的话
说不定我会把你想象成
那个手持一卷线装书,
呻吟着“桃花源记”的诗人
然后,你决定在这里定居
归隐田园



小狗的痛流进高速公路

◎王顺健

我宁愿相信,这只小狗
在梅观高速公路上睡着了
他抱着脑袋,温顺地睡了
谁也不知道是真正的痛
让他睡去的

他在梦中仍然相信妈妈
会将他流在路上的肠子
肺和心脏捡起来还给他
妈妈还会将痛一点点舔尽的
那痛呵,他从未有过
多么陌生
起先痛让他来不及舔一下伤口
就一下子呆住了
无法动弹
只让他眼看着
痛流了出来,一块一块
痛染红了一地
而痛依然没完没了
真看得他双目闭上
他感到靠自己已无法超越
就屈从于痛带来的安详
将头深深地抱进怀里

事实上,我驱车快速经过时
看到的是一条几乎干净的小狗
和一堆已被碾过的小小的脏器
在路上,既象睡着了,又象等待中
姿式朝着南下的方向
毛发在陌生的风中微微扬起
又轻轻落下



民国六年风调雨顺

◎小荒

民国四年
大旱
日平均气温四十摄氏度
两大家族争水
我家太爷爷死得光荣

民国五年
水涝
家中无粮
太奶奶为捞一头死猪
做了河伯的新娘

民国六年
风调雨顺
稻谷满仓
南乡匪帮打家劫舍
抢光粮食
还轮奸十二岁的水仙
致死
水仙她爹一怒之下
投靠北乡帮
不几月后
带回大队人马
把南匪杀个尽光
离去时
夹走孤儿张小山

民国七年
地震
整个村子顷刻间
化为云烟
爷爷每次谈到这里
总心有余悸
他说,幸好义父当年
带他走。否则
俺们张家就绝后



弹簧刀

◎篱笆

1990年夏天
因为和小棉谈恋爱
舜江帮的王东
放出风声来
说要好好修理我一番
为了自卫
我只好每天
在书包里藏上一把刮刀
可王东那家伙
一直没有找上门来
我只有用刮刀消铅笔
在课桌上刻字,给青蛙剥皮
更多的时候
是拿它在小棉面前
挥来挥去



月光如雪

◎音尘

月亮已经升起
除了稍微圆润
八月十五
它没有什么特殊
爬到我的窗子中间
又到头顶
这让我想起某人
在心中一闪 也象月亮
就要消失了
那个陪着我闯荡的疯丫头
正背着黑色行囊
用租来的车子
穿越沙漠
声音沙哑着出现在电话那端
“这一刻真是——
月光如雪呀”



汉中雪夜

◎小灰

狩猎
夜晚生一堆火
用干净的雪煮沸水
车熄了火,停雪地里
看起来,庞大又愚蠢
四周越来越黑
武汉的洽洽
早缩进大风衣里
靠一旁
我竖起来衣领,看火
一行四人
一声不吭,抽着烟
树枝吱呀一声
被雪压断
暗处的声音,越来越多
越寒
火稍不旺
就有人急急添柴



吃过晚饭,我们玩的捉迷藏游戏

◎李红旗

我让老郭先呆在厕所
然后在剩余的四间房子里
寻找藏身的地方
三分钟以后
我把自己给藏好了
五分钟以后
老郭把我找了出来
我们都觉得很高兴

老郭又让我躲进了厕所
然后自己在剩余的四间房子里
寻找藏身的地方
三分钟之后
老郭把自己给藏好了
五分钟之后
我把老郭给找了出来
我们仍然觉得很高兴

老郭说,再来一遍
说完就进了厕所
老郭隔着厕所的门
又嘱咐了一句:
“藏得高明一点”

我来到房门口
把房门打开
来到了街上
啊,天色已经不早了
我把手插到口袋里
一直往前走
再也没有回去



半弦月

◎风生水起

半弦月
蛇皮弓。
房子年久失修
进来的时候。弓在墙上,燕翎箭搭在旁边。无人
手非常小心的抚摸着弓弦,和当年它的主人一样?
这么愣了一下,耳内响起老鼠啃蛇皮的声音。
在多年后的一个夜晚我知道弦断了。
我所做的仅仅是为它擦净了一次灰尘。
什么都不曾改变。
主人不再回来。


05年5月在湘西凤凰















04年11月版纳打洛镇勐景来









05年9月在四川四姑娘山



我也是个日渐喜欢小镇的人,在三峡即将淹没的巫山大昌镇,在中缅边界的打洛镇,在阿坝的日朗镇。我在前沿的城市生活,但内心却一步步的退让,随着县城和小镇的拆迁,将来的的自在肯定要去那个村庄去寻找了。










向车子敬礼





花间

我最初在这家公司上班的时候,是搭着朋友的车子进出的。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在其他公司坐班做过事了,所以看着朋友出入时保安敬礼的那个场景,我还是唏嘘了几分钟。我笑损朋友:依稀记得十年前你最初做业务见客户时的那种猥琐样,那时谁能想到你会干到别人毕恭毕敬行礼的份上。朋友在龙岗一家颇具规模的家电公司做中层管理,我受他相邀,谋一份设计指导的饷差。


等我自己开车进出公司时,门口保安对我还是像对我那朋友一样敬着礼。这让我很不安,给保安还礼时的手势显得僵硬慌乱,就好像参加一个什么聚会,有头有面的人物错认了人忽然向你鞠躬打招呼——你受礼不是,不受也不是!我在那种场合一般都表现得无地自容,仿佛别人的误会是我自己招惹的,尴尬的反倒是我自己……有好几次想下车给保安说明情况:我之前不过是坐朋友的车子出入混了个面熟,其实我不是公司的领导,我一个小打工的,和你们一个级别,只是开着自己的车子上下班。但每次出入的时间就那么短暂的几秒,来不及多想,保安敬礼的手势已经定格了。时间久一点我也就慢慢习惯了,毕竟是别人给你尊严,给你长脸。我也开始受用这片刻做领导的感觉,并且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领导了,我还礼时的手势坚决了,表情凝固而庄严了。


有次我的车子被人剐花,送去修理厂。上班坐公交,进门的时候保安不让进,我说自己是公司的人,他说你的工作牌呢?我说没带身上,他说那很抱歉不能进,公司有规定。我说我就是平时开着三个七的车牌上下班的那个人,是企业形象部的。他拉长脸,看了我几眼,说没见过你啊!无奈之下,我喊来朋友证明,这才算了事。轮到朋友损我了:你以为你谁啊!你进出时保安敬礼都是冲着你的车子,他们以为开着车子上班的人都是领导啊!

2008-04-28《晶报》专栏——镜中人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油画《父亲》





花间


前几天在一家西北菜馆吃饭,随手翻动饭桌上的菜牌,里面有张印有罗中立油画《父亲》的宣传单,知道父亲节就要到了。我非常喜欢《父亲》这幅油画,20年来只要翻看,我都被深深地震撼。那天在饭桌上我给朋友说:你要仔细观察油画中父亲端着碗的那只手,那只僵硬变形,指甲缝里藏满污垢的手,养活一家老小,永远不停歇的那只手;脸庞只是沧桑岁月的雕刻,是身体中相对形而上的,是艺术的;但那只手是活生生的劳动工具,是很生活,很现实的。

今天去中心书城,中午在楼上面点王吃饭,和我面对面搭台就餐的是一位老人。他要了两个菜包一碗小米粥,看得出是北方人,可能是随了儿女来深圳,儿女上班,午饭自己经常在外面解决。我吃完刀削面,才发现服务小姐没给我纸巾,正要索取,老人开口说这里有,不要花钱另外买了。老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巾——不是餐桌上常用的那种塑料膜包装的扁平包纸,是卷筒纸,用了一半的量。看着老人小心滚动缠放纸巾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了油画中的父亲,只是这双手不像画中那双手那么粗糙。我点头称谢,正寻思着怎么和老人聊上几句,但有电话进来。等我讲完电话,老人已买单走人了。心中有憾,自然想到自己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位乡村教师,一辈子都在教其他老师不愿教的小学一年级。所以,当地人都称父亲为“扳眼老师(启蒙老师)”。在我印象中,他将天色大白还在睡觉的人称之为“不打算活人的人(等死的人)”,所以,鸡叫三遍,父亲一边起床,一边叫醒家中所有的人。等我们兄弟姐妹都起来,开始在院子里手捧书本,来回走动着背诵课文的时候,他已经给地里担送一趟农肥了。父亲的第二趟担送回来,母亲的早餐已经做好。吃完早餐,母亲就下地去锄地里的杂草,父亲便带着我们去学校上课。路上的父亲经常快步走在我们前面,有时哼唱几句秦腔,用戏中的念白唱吟着他的口头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参加工作后,日渐懒惰,早晨睡眠中有时被窗外的鸟鸣惊醒,便不敢再次沉睡下去,心里的愧疚让我再次想起东方启明星下面,一家人勤勉生活的那个场景。

我一般都不会特别在意父亲节母亲节这样的节日,并不是有和洋节过不去的情结,而是因为我的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从来都不会用语言来相互表达那种源于血缘的爱。我和父母之间从来没有说过爱你之类的话语,连早期往来的书信也没有提过。父亲没来过深圳,我叫过他好多次,他总是说不想来,在电视上已经见过深圳了,到处都是高楼,没什么好看的。前一阵子地震的时候,我给家里电话,商议是不是来深圳躲避一下。父亲说,地震是天灾,不用怕。父亲的哲学是:老天要收人,躲也躲不过,老天不收人,难道地会裂开大口把人吃进去。我知道父亲不仅是乐观,更多的是坦然。


2008-06-14《晶报》文锦——真情驿站


像羔羊一样感恩




花间


有着草原情结和农业背景的人注定会热爱上米勒,并在他的《牧羊女》前怦然心动。每次看到有羊群出现的画面,我都会像找到归宿一样欣喜不已。羊群是人类行为美德的标准戒律———温顺隐忍,自食其力。执之不鸣,杀之不谤。知恩图报,群而不党。而牧羊人就是这种美德的传播者。

画面中佩挂旧毛毡披肩、戴红色头巾的牧羊姑娘,站立在辽阔无垠的地平线。她背朝着羊群,手上一根牧羊棍支在胸前,低头默默祷告上帝赐予一天的平安生活。羊群似乎融进一卷经书,沐浴着晚霞,吃着青草,牧羊犬警觉的耳朵倾听着上苍的福音。我们也仿佛听到了远方依稀的教堂钟声:日暮余辉,安静的羊群和静穆的大地统一在金黄色的霞光里,使屏息祷告的牧羊女显得高贵尊严。

米勒像雕刻家那样,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大轮廓,运用拙朴的线条与丰富的光影,雕塑般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渲染出一种感人的宗教气氛,既有乡间的宁静,也有人间的温情。他的画将宿命般的贫穷描绘成英雄式的史诗,给世人眼中的劳苦大众以足够的尊严。这幅作品除了对农村生活的淳朴浑厚的感触,我们还会在牧羊女孤单的祈祷中,看到沧桑岁月的留痕和美好时光的凝结,它让我们听到的是植根于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牧羊女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务实求真。

米勒是农民的儿子,他自小生活在乡村,他懂得农民的艰辛和土地的含义。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目睹过城市生活的糜烂和虚荣,1849年愤然迁居到巴黎郊外的巴比松小村,27年一直生活在那里,直至生命凋零,并最终在这里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典型代表。他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相伴,赞美土地与劳动,歌唱那些善良美好而又无比卑微的生命和灵魂。他沉重和神性的光芒让一切矫情的艺术为之汗颜。

人道主义让米勒获得上帝的垂青,他笔下的农民形象在苍茫的大地上逐渐亮丽成一帧史诗般的风景,照亮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画廊。宗教的精神和对苦难的人性关怀,让他成为法兰西民族,一颗跳动了一百多年仍然鲜活的良心。


2004-04-10《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俄罗斯的心灵





花间


印象派作品——悦目,是个人心灵的自由表现;俄罗斯绘画——赏心,是民族命运的切肤思考。检阅19世纪的俄罗斯民族,你就不能不被这个事实所惊心: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在沙皇专制的枷锁下呻吟,运气不好还会戴着镣铐,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冰层上去跳舞。俄罗斯19世纪众多的艺术天才之所以伟大,决不是耽于艺术的智慧浑厚,而是他们担当着整个民族的苦难命运和精神寄托。

俄罗斯的色彩抒情诗人列维坦,指引我们触摸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苍茫和忧郁,那是广袤无边的博爱,诗意中的宁静恬美变得具体真实———阳春三月,春光注视着树枝上隐忍的芽苞,白桦低头照见了自己熟悉的战栗,白云在春天的大水中找到了它渴望已久的蓝,那只疲惫过的小船也蠢蠢欲动地荡回到岸边,远处的房子更显宁静,一定还是去年那十几只鸽子,在画家的召唤下擦净了教堂上的玻璃窗。画面的光感温婉可人,整个景色用薄润透明的油画颜色渲染得诗意盎然,有种水彩画的透明纯净,极具浓郁的抒情性。

列维坦出生在立陶宛的小城基巴尔塔,一生未婚,享年仅39岁。父母早逝,生活贫穷,因是犹太人而饱受歧视。但他热爱大自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风景油画。他的作品满含忧郁,蕴藏着深沉和悲凉的民族特性,被后来的景仰者称之为“俄罗斯的心灵”。与同时代的俄罗斯画家比,列维坦更有一种深沉宁静的气质。他深入民间生活,对于俄罗斯的村舍、草木、山川、河流,寄予一种饱满的民族感情。他的作品往往充满阳光,用笔细腻,色彩丰富,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画面景色开阔,构图博大恢宏,艺术风格接近史诗,饱含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的溢美之情。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感悟艺术,感悟生命,在感悟苦难后抵达崇高与静美。

在列维坦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风景基调由忧伤转为明快。并在描绘风景方面,汲取法国印象派的光色表现技法,以一种带有装饰风的整齐的造型来塑造物象。这一幅《春天·大水》作于1897年,是他后期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2004-04-03《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帮闲阶层的下午茶





花间


如果没有莫奈和他的《日出印象》,我不知道印象派还要在主义林立的西方画派中沉寂多久。莫奈和他代表着的印象派一经出场,就注定了一生的诘难。他真该在那场画展的现场,向那些嘟嘟囔囔、气急败坏的上流家伙们喊一声:“先生,请你在十五米外看我的画。”

《日出印象》只是莫奈呈递给艺术朝圣者的名片,而晚年的《睡莲》系列却是他安放在艺术殿堂的瑰宝。年老以后的莫奈呆在他巴黎郊外吉维尼村的宅邸,很少出外交游。他在池塘周围种植了各种垂柳和花卉,池塘里养殖了大量睡莲。午后的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睡莲飘浮游弋。恬淡的薄雾闪烁着蓝红绿三种色彩,池水与莲叶让人梦幻般地置身画中。水光草影,斑驳恬静;虚幻中有形,具象下迷离。睡莲的婀娜和岸边垂柳的含情脉脉,笔触纷乱,颜色奔放,每一笔都是一个注释,又好像信手恣意。

他晚年的27年时间,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睡莲系列的创作当中。风湿病让他只能在客厅的墙壁上,在油画笔上绑着长杆子作画,白内障让他眼前池塘里的睡莲变得恍惚。天才的画家总能把人生的磨难当作上苍的恩赐——他终于参悟了光与空气和谐的完整性,他画出的是光的震颤,水的波动,空气的透明,树叶和小草的闪烁。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树木都在光影中消解。他让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的内在结构——形体不是被照亮的,而光本身就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莫奈晚年的睡莲系列离开了印象派最初对自然的简单描摹,将自己的思想驾于自然之上,走向了自由主观的心灵牧场,这在艺术史上,比印象派的横空出世更值得肯定和褒扬。印象派运动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

莫奈的睡莲,契合了城市帮闲阶层的下午茶,折射出青春躁动者渴望拥有的片刻闲散时光。八十年前的那一池睡莲早已枯萎,而它们从容安静的容颜,却永远安抚着脆弱无助的魂灵。


2004-03-27《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法国印象画派大师莫奈的一幅大型睡莲图在2008.06伦敦当地时间24日晚间的佳士得夜场拍卖会上拍出了近4100万英镑(约合8045万美元)的高价,刷新了莫奈画作在今年5月的拍卖价格纪录,在场买家无不惊叹


一个下午的色彩




花间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不是修拉一个人看到的。1885年的巴黎人在塞纳河阿涅埃的大碗岛上享受假日闲情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短命的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乔治·修拉已在草地一隅记录了这个瞬间:岸边垂钓的贵妇或沉默静坐的绅士,席地而坐叼着烟斗的应该是刚刚远航归来的船长。人物疏密有致,不分贵贱。如果你够得上细心,那翩然的蝴蝶应该是六只,欢快的小狗三只以上……

明媚得有些灼人的阳光告诉我们这里正是初夏,树木肃然,人气勃勃。似曾相识的画面我曾在莲花山看见过,但我们都是闲在其中的某人,只有极少数天才置身画外。修拉便是。

作为新印象主义画派的中坚者,修拉不断地创造,让主义细分为流派。他用颜料锡管直接在画布上点染,成为“点彩派”的开山鼻祖。在《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画中,几组对比色成就了画面的基本色调——红绿、黄紫、蓝橙——近乎矛盾的色彩被他统一在大碗岛上。近景的暗绿、远景树木的翠绿与画面中间的黄色构成反差,凸显时令的视觉感受。相对于之前的印象主义,他的点彩更能抓住对象的质感和特征,不管是树叶的碎影、海水的鳞波,还是人物的举止,都用平面的、几何的、剪影的形式表现。如果你真的碰上那个星期天的下午,相信你会灵魂出窍的洞悉——只有用这些简单的形体才能更恰当的烘染假日的闲散时光。

修拉让我们明白,色彩的个性表现得越鲜明,其作品的本质越现代,这种认识,鼓舞了二十世纪野兽派和表现主义艺术家更大胆有意识的膨胀其色彩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现代感情色彩的全面运用。是的,色彩就是感情,就是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后面下方右侧,黑衣女郎脚下的一只猴子,作为西方文化的性喻意,它的出现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生活中花天酒地的女郎,终于在修拉略带讥讽的笔下获得了一个下午的尊重。真正的艺术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心积虑。

乔治·修拉(1859-1891)是法国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很有才华,可惜英年早逝。《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6)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新印象主义最具特质的作品之一。


2004-03-20《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一根乡村学堂的教鞭





花间


像诗歌一样,真正的艺术也只是少数人掌握的秘密——这是一种尖锐的、漂浮在时空中的微笑。我喜欢慢的作品,塞尚的静物风景呈现的就是这种慢,它一点一点地在人们的视线下潜行。有谁看见过一片叶子变成两片的过程?我们只是看到时间的切片,看到“两片叶子”这个终结。是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明察它内心的节奏。中心公园旁站立的那一街榕树,什么时候换了一身新装?它们内心的春夏交接仪式从来都是这样秘而不宣。

印象主义在多年的鼓噪之后进入了观念的糜烂期,它放任了既得利益者的兴风作浪。机会主义者不去建构,而在它身上贴满了巧取名利的膏药广告。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觉醒是及时的,他将偏离了艺术轨道的一辆“画什么”的列车,重新调转车头,驶入“怎么画”的正道。他为20世纪绘画矫正了色彩的方向,即画家在立场上的坚守——客观地领悟并协调人与物象的关系,色彩只是头脑和对象洽谈的结果。

塞尚是美术史上第一个真正入位的画家。他的风景里没有任何浮华的东西,有的只是冷漠注视。他强调绘画自身的形体语言和物象本身的结构特征。他不接纳物体讨好视觉的那种媚情,并拒绝人文强加给绘画的叙事和神话,抛弃文学赋予绘画的载道载德。他给印象派行空的天马套上了笼头和绳缰——自由和节制是永恒的行为准则,是孪生姐妹。

像莫奈晚年专注于睡莲一样,圣维克多山也是塞尚隐居于故乡附近的小镇之后,经年涉足的一座圣山。他为此山所画的肖像,有七、八十幅之多。这幅《圣维克多山》,气势庄严崇高,笔触拙朴有序,色彩冷峻森然,每一体块和结构造型都被处理得温润严谨,整个画面恰似一曲和谐恢弘的色彩交响乐。既有海明威式的硬朗,又有贾岛式的苦吟。

塞尚对作品的苛刻和对艺术观念的操守,让我想起了一位中国父亲——傅雷,一张严厉的面面具下隐藏的一颗博爱之心。讲台上的一张笑脸可能很快就会忘却,而一根乡村学堂的教鞭,却永远铭记——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对成长的感激和回忆起来的温暖。

很多艺术家一踏入名利场就获取一顶天才的高帽子,而塞尚在死后二十多年才赢得声誉,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2004-05-13《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普罗们的自助大餐




花间


艺术是一种谎言,但它引导人们接近真理。艺术不是看到,而是认知,色彩和造型只是介质。没有纯粹抽象的艺术,有的只是观者的懒惰。毕加索的作品是一种自助式的艺术大餐,它需要眼脑互动地完成,它用色彩堆砌成密码,能否进入这个城堡并享受其美味,全看你自己的造化。

画中这位伤心欲碎的女人,粗砺的信手拈来的颜色,暴力的线条,急促的节奏——这是一张扭曲痉挛,令人不安的脸。有次我在深夜看到了这个女人,她在深南路的电话亭边低头抽搐,娇小的身躯里布满巨大的痛苦,她的脸隐藏在玻璃上膏药广告的后面。我无法判断这个女人的长相,在一场塌天的灾难面前,日常的妩媚都会销声匿迹,裸露出来的只是破碎。她身边有一潭暴雨过后的积水,路灯的反光映照在她泪水的流域部分——我不知道这位艺术大师,有没有从中国戏曲的脸谱里汲取过这种——在丑角的鼻梁眼窝处涂抹的白,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分属于东方和西方的白,都指向同一个词:丑。丑是美的度量衡,艺术中的美丑不是对立的,它们是艺术的左右手,其终极所指都是愉悦。

说艺术是谎言,还因为它是对生活的背离和虚拟。事实上,毕加索多次对画中这个女人多拉武力相向,而她也经常歇斯底里的将衣裙撕破,脸弄脏,跑到毕加索面前慌称自己被人强暴,以检测毕加索对自己日益枯竭的情感含量。有人曾经不解那张脸的如此破碎,毕加索回答:我画的是狗脸。正是这个长着狗脸的女人,一生孤寂清贫,却从来没有变卖过毕加索给她保管的任何一幅作品,一纸一字,火柴盒上的即兴,餐纸上的涂鸦。这个像狗一样悲贱忠诚的女人,彻底变成了毕加索生命的一个注脚。她死后的一周年,这幅作品终于以 3700 万法郎的高价卖出。

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生命的长寿,作品数量的惊人,创造力的旺盛以及激情的澎湃不息。他的一生,是和女人不断搏弈的一生,他像婴儿索取母汁一样离不开女人,又像强盗一样满足后扬长而去。在内心,我并不喜欢这位天才。他的有些作品因顾及功名而冷漠了一些真正的观摩者。但谁的眼睛又能忽视这位天才不可一世的光芒!


2004-05-01《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乘着月色一起飞




花间


如果不能在现实中飞,就在梦中飞;如果一个人飞得太孤单,就两个人飞——两只大鸟正从城市上空飞过,没有飞机的轰鸣,没有炮弹的血腥,比风筝更自由。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满含月色的夜晚,你会不会卸掉肉身和一切俗尘,用爱包裹着灵魂,内心听从夏加尔的召唤,去做一次飞行。你会,我也会——我引领一片月光,在你今夜熟睡的腮上。

飞翔是人类的梦想,我喜爱黑泽明,是因为他脱离和超越了那个狭隘的民族,他在两万米的高空,为所有无法在现实中获得爱的人,营造了一个空中楼阁。我喜爱身登青云梯的李白,一曲梦游天姥吟留别让他成为千古一人。我喜爱夏加尔,他笔下的房子和谷仓是木头做的,城市古典素净,篱笆分隔出道路,喜欢那几只在卡通里看见过的小鸡,那两个在云彩上像风鸟一样睡觉和飞翔的灵魂。他对于爱的诠释,消除了我们对——在尘世中无法把握的情感和无法判断的爱恋——所持有的彷徨和不安。即使已经逝去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拥有,我们还会在这个周末的月光下,温习曾经的甜蜜,继而用这种甜蜜来消解一阵世态的炎凉。

夏加尔有着诗意的超脱,他一生用叙事性的语言追逐着梦想。天使的身影,长翅膀的鱼,拉提琴的山羊,他看到的是非规则非理性非秩序的世界,一切生命和物质都可以随意率性地交织对话。亦真亦幻,看似稚拙,使人沉入虚无。他用狂热的言辞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哀怨和恐惧。夏加尔的色彩大都掺杂着灰蓝黑,有种诡异的不可言喻的忧伤——荒诞其实是更深的忧伤。但如果你扎开这一层苦涩坚硬的外壳,你就会感觉到他的安详宁静和绚烂缤纷。温暖、痴情、真诚——他珍藏着的孩童般的依恋和终生未释的故乡情结——这才是夏加尔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夏加尔根植于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但自由和创作,却是当时的艺术天堂——巴黎给予的。他一生和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及表现主义若即若离。他曾为文学大师果戈里的《死魂灵》做过铜版画插图。20世纪50年代后,他的声望主要来自耶路撒冷附近的犹太教堂上的12扇彩色玻璃窗,许多公共建筑如巴黎歌剧院和联合国总部都有他的作品。


2004-04-17《晶报》专栏——花间评画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

荔枝林






今天有点开心,无意中撞进这个博客林。我一直在为自己的mac系统寻找一个可以像pc一样自如操作的博客。之前在好多地方开过,都是由于系统设置给我带来无数不便和烦恼而最终废弃。

这个界面操作很好,图片不管多大都可以上传。编辑和改动也是很方便。

就在这里安家了,东西慢慢搬迁。


在今天写写昨天






或六四青年


昨天,一场暴雨。我
无事可坐,就想,还是
故地重游吧 我带着
十九年前的自己 够青涩吧

像五四时代的乡下青年
那时的我,坐上
祖国的竹板人力车
好像去到十九年之后的
四川——那么多人
声嘶力竭,同样是:那么多帐篷
好吧,你一定感觉到我
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几个词
比如说广场,比如说纪念碑

在路边,那青年喝了三碗
五分钱的泡茶水,那时没有可乐
没有方便面。那青年
抹了抹嘴,头也不回,像个
梁山好汉,一个猛子扎去!十九年啊
那青年遇到十九年后的我
说,有些场景太相像了
太相像了,那么多帐篷
那么多帐篷。他不停地
强调着那么多帐篷
一边摇头。窗外的暴雨

还在下,那青年有点
凉意,回神中瞥了瞥
十九年后的自己
然后又把目光停驻到窗外
我知道,他,刚才
好多事,欲言又止
现在,他眼睛慢慢回放着
十九年前的今天,好吧
不打搅了,你和我
悄悄起身,告辞吧


晚安!暴风雨!




我想,就让我在这场暴雨的
漩涡中暂时停歇一会吧

我想,我可以停泊在
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让
雨刷安静下来,雨水在
玻璃上安静地流倘,如同抚摸
售货小姐穹庐般的心房
她想,只有在暴雨中
我才能缓慢地看清
一个被雨水抚摸着的
胡子拉渣的男人身影


我想,如果我真的能
慢下来,让车子右转弯
来到一条乡村公路,车胎沦陷
我会叹口气,走到一家
青石板屋檐的村落
那男主人在堂叔家打着麻将
女主人下地劳作
那辍学在家看电视的
大姑娘,十三四岁
我想,那姑娘丝毫
不担心母亲遇上泥石流
反倒因为迟归而窃喜

我想,那女孩家的
旧门神被雨水淋得肿胀
仿佛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那女孩家院子里的
一口大水缸,雨水浇得满满的
仿佛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我想那女孩的母亲
不久回到家,用檐水
冲刷脚板上的泥土
那男的赢回一叠毛毛钱
心满意足地支起火炉
而我就要寒暄,就要
起身告辞

我想,那时黑夜中的
天色忽然放晴,月亮
从云层里钻出,在那女孩家
大水缸的雨水中
贴得平平整整,泡得
干干净净。那时我就想
即使这是大梦一场
我也心满意足


后遗症





花间

我的诗歌和小陈的捐款

这些日子
公务员捐了
学校捐了
公司捐了

国难当头
乞丐也捐了
他们暂时
拔得良心把关者的头筹

我给小陈发信息:
你们捐了没有
小陈回——
本来要去买衣服的

但在商场门口
也忍不住捐了
我没有向
任何人说。。。

她说哥——
你要是今晚见我
我买一送一
明天再去捐

我想
小陈捐多少
别人无从知晓
媒体更不会报道







后遗症


绿琴是我小时侯的玩伴
现在四川德阳
地震那几天
我不停地拨那个无法接通的电话

后来终于通了
她说住在外面帐篷里
街上都在疯抢瓶装水
搞得总是口渴,想喝水

余震的警报一声接着一声
他们在帐篷和家里来回穿梭
那场面,就像电影
滚滚红尘

昨天她又说,余震少了
人心也慢慢安宁了
朋友的电话也少了许多
——那口气竟有点依依不舍


路上走散的人之二——孟祥林




前天夜行到上海宾馆附近,忽然听到有人用湖南方言大声地打电话,声音真像我初到深圳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我放慢脚步,不知不觉间来到田面村。这个城中村显然不是十多年前的样子,那时的村子家家有院落,楼高也就两三层,户户之间的间隔甚远,每个角落都均匀地涂抹着一层阳光,长长的巷子里灌满了从旁边公园吹送过来的草香味......

我是在华强北当时的人才市场那里,经过一个江西小老板的指引来到田面村的。记得这家十元店在村子的七十四号,一套三房带客厅住三十多个人,我住的小房间三张高低床六个人。

我就是在这里了认识孟祥林。他住在我的上铺,晚上他从外面回来,看到我点头招呼,说新来的啊,我说是。他喝口水,说有人走了你就换个上铺吧,上铺要安全一点。他说的不无道理,这样噪杂混乱的环境,有人坐在你下铺的床上,走的时候说不定顺手牵走你什么东西,况且当时整个十元店里都被搞摇摆器的传销人弄得乌烟瘴气。孟祥林说,你千万别信这些,千万千万,如果你信他们,我就不姓孟了。我牢记了这一点,凭咱的智力,也决不会轻信他们那一套,呵呵!但我还是在心里十分感激他的提醒,其实更多的是感激他的善意和萍水相逢时传递的温暖。

他带我到附近工厂的食堂里吃便宜的饭菜,教我自己洗头然后去发廊仅用一半的价格剪发,用他先我一个月的找工经验,提醒我出门时在空瓶子里灌上凉开水。

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我在一家小报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设计报纸广告。几天后我要搬到报社的宿舍里去,孟祥林说,你去上班吧,我帮你搬,我今天可以晚去一点。他当时正在参加一个股市期货的业务培训班,他梦想着这个行业的辉煌未来,他说过肯定会成功的。

那天下班后我直接回到新宿舍,做饭的阿姨说,你大哥把你的东西搬过来给你铺好床了。我坐在床上,看到了一个新枕头——我一直是枕着自己从老家带来的毛衣睡觉的。大哥!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从此我也拥有了。我一直梦想有这样一个大哥,在我上小学被大同学欺负时,不动声色地站出来;梦想这样一个大哥,把他在建筑工地上省下的馒头送到我读大学的校园门口;这样一个大哥,每年春节扛着大包小包在老家的火车站送我上车。

几天之后的周末,我去田面村找他,江西小老板说他去珠海了,问具体的情况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后悔那几天没有打电话到店里,让他记下我办公室的电话。隐隐觉得,滚滚红尘中今生再也见不到他了。最初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大半年时光,记忆中很少再有人给过我心的贴近和温暖。一个个加班之后的滥觞夜色里,我骑着个破旧单车,在街上无所事事地瞎逛,憧憧人影中恍惚听见路边音响店传出的歌声:大哥大哥,你好吗?......

2008-01-26《晶报》专栏——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