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已死
请移步新家
http://huajian159.blogbus.com/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白诗歌》(4)中花间版的好诗
花间按:目前《白诗歌》四期正在设计中,前有主编小抄和小雅的“白精华”10首。这里是我通读了全部后挑出的自己喜欢的12首诗歌,是属于个人版的,和刊物的“白精华”并不冲突。这里选的大多都是朋友的作品。
宋晓贤
最后的斗争
曾经我们以为
前一次斗争
就是最后的斗争
今天看来,斗争
还远没有结束
花间说:
此首为“白诗歌”范本,如果不是里面的“所含”会触痛许多体制内的买办阶层的话,这首诗歌同样会和小贤的《一生》一样,广泛传播,成为经典(我以为超过《一生》)。
斗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DNA──我可以用读完《资治通鉴》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的感受说出这句话。
刘君一
在北京
我有一间谁也不知道的小屋
红砖 石棉瓦 木门
紫藤爬满墙
只有我一个人去
我一个人
走向大楼后的屋
能惊起一地的鸟
哗哗地向上飞 飞到楼顶
楼顶以上的天
以上的光线
以上的云
花间说:
北漂北京的君一,他凭借在见面时我由于心情欠佳的寡言,给过我一个判语:花间比想象的要呆。这不影响我把心中的溢美之词给予他:我欣赏这个人!
此诗从后面一只鸟开始,旷味盎然!旷味──我再次强调这个词,这个被多数人忽视的词,这个决定着诗歌品质的词!──把读者视线一再抬升,一直到九霄云外。
君一做导演,这首诗歌就是影片中的一个片段。
小引
去山顶种一棵橡树不是松树
去山顶
种一棵橡树
让落单的鸟
望着它飞
我曾经想过
在月亮好的夜晚
一个人去那里
看看山下的灯光
就可以了
我靠着橡树
什么都不说
山顶寂静无声
人间若有若无
我的橡树
在微风中颤抖
每一片叶子都不同
每一片叶子都很好
花间说:
我之前在博中说过,我喜欢这首诗,安静的诗是滋补人的!
大草
血战百潭寺
阳光明媚,积雪
从雪岳山下的百潭寺
开始消融
暖暖的对局室内
胜负还很遥远
四只苍蝇
有三只落在了棋盘上
小李和古力
都不得不腾出手来
驱赶他们,还有一只
落在古力的手边
李世石伸过手
朝苍蝇扇了扇
两人抬头相视一笑
那天,无人去感受
寺院的春意
对局,被冠以
血战二字
百潭寺仿佛台儿庄
花间说:
大草兄近2年很少写了,但他出手时仍然是大手笔,水平和技艺是荒废不了的。我欣赏他诗歌中的叙述推进,我一直想找个比喻,今天觉得用“太极手”能说出我想说的一二来。
棋场如战场,肃穆中隐含杀机。血战,百潭寺,台儿庄。让人回看60年前。诗歌的空间一下子出来了。其中苍蝇的出现,微距和远焦都有了!
晓水
毛主席
今天中午,我突然想起了毛主席
我很奇怪,怎么会想起他呢
他又不是我亲戚,我是江西人
他是湖南人,而且他早就过世了
但思念却是无法抑制的泪水
毛主席,今天中午我突然非常想你
我想回到你那个时代,打倒地富反右
打倒资产阶级,打倒牛鬼蛇神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毛主席,其实我是偷偷想你的
如果我把这些想法告诉众人
他们一定会说我是神经病,他们
说不定还会把我抓起来,坐牢
这些你相信吗?毛主席
透过透明的水晶棺材以及来往的腿
你应该看得到,当年你领着贫下中农
干的那些事全白干了,他们又杀了回来
江山仍旧,物是人非
毛主席呀
毛主席
花间说:
六十年代以前人离不开毛主席──调侃也好,情感也好,心中的宗教也好!毛时代和当下谁好谁坏,看要谁来评判,要诗人选择,当然是毛时代好。文化和社会发展是背向的。
晓水诗歌中契合了文化人回看的这种心态,鼻涕一把泪一把,愤怒地控诉了当下社会。给老百姓捞了几下心中的多年之痒!
花间
我有一个梦想
这两天,我有点担心
新选的总统奥巴马
会不会,把之前
白人总统的白宫
刷成黑色
改名黑宫
这个想法让人蠢蠢欲动
如果我偷渡美国
选上总统
把黑宫刷成黄色
是改名黄宫好呢
还是皇宫
这真叫人为难
花间说:
举贤不避亲。举荐自己,从前我是局促不安的,现在《资治通鉴》给我撑腰了:举贤是大道,避亲是小节。
我这首不多说,就两个字:还行!
小抄
左轮
窗台上有铁制盘子
有冻坏的仙人掌
桌子上有保济丸颗粒
喝剩的茶水
电视机里有人洗澡
有人在等位
澡堂的光线扎眼
熊太太在家里的地板上走
她来来去去
在拆掉一件毛衣
线团子挂在远处的
房门拉手上
越来越大的一坨
她家的熊先生
此时离开了一个地方
沙沙沙地走在
冰雪的路上
花间说:
我喜欢小抄的这类诗歌,安静和舒服的。他有些诗歌的意象显得有点突兀,反正我接受不了。这首我喜欢。
华朵朵
傍晚的圣经
没有教堂
九方宾馆的白色床单上
晓贤如此的干净
他的声音柔和而动容
那本软得像羊皮封面的
圣经
摊开着
傍晚的光线
使整个房间神秘而圣洁
折勒也坐在我的旁边
爱情和灵性就在
我们三个人中间
谈到邪恶
晓贤和折勒有点分歧
对不起,折勒
我听从晓贤的声音
因为他手里
捧着圣经
花间说:
说不出什么,但我喜欢诗的干净和沉着。
光头
把一首诗写轻点
我在看书
小C在沙发上睡着了
这是星期天的午后
外面的太阳很大
三环路上车子快速移动着
没有声音
花园里
前段时间修剪的花草
现在长的很好
我喝口水
站起来
做点事情
都要轻手轻脚的
小C睡的真好
花间说:
把诗歌写轻一点,在生活中轻手轻脚,都是需要教养的。在这个无赖的社会里,教养弥足珍贵。
王顺健
电梯里
一回召集诗人们去南山
给阿吾饯行,我下楼
电梯门开了,她朝我看
她端详我,我低下头
接着她也低下头
我把头低得很深
因为她美吗还是严肃
她住在更高的一层
啊,陌生人,多么熟悉
选择清高的结果
英俊的就要领教孤独
而孤独从来都充满歧义
矛盾重重
她明显把我放在了心里
她把头发盘起
大脑更加沉甸甸
她感到日子要珍重
首先要宽大自己的丈夫
而我在低头下行
看着脚尖
何尝不是向她深鞠一躬
花间说:
电梯里经常看到的画面,诗歌的品相在后面的鞠躬处显现出来。
小灰
鸭之死
前晚,黄小鸭死了
今早,黑小鸭也死了
黄小鸭是疼死的
而黑小鸭是孤独死的。
花间说:
简洁,不说过程,只说结果──两只鸭都死了,怎么死的守缺留白。后两句似乎要介出一点故事来,但还是蜻蜓点水,闪人了。
韩宗宝
扣子
钉扣子 比缝衣服要简单
母亲走后 我学会了自己钉扣子
开始时很笨拙
手指总是被针咬出细细的血
后来熟练一些了 和母亲一样
每次要开始钉扣子前 我都会在线尾
打一个柔肠万端的小结
就像若干年前的一句叮咛
花间说:
这个作者的诗歌已经程式化了。程式化写作让人怀疑写作的态度。但此诗歌能唤醒多数人的公共情感,亲人的。要我说,结尾一句显得多余。因为“柔肠万端”已经点到了母性。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去了龙岗清林径国家森林公园
打听到清林径的大概方位,就拐弯抹角地前行了。入口处,阻挡游人的横杆45度。照经验严着窗玻璃硬闯,没有阻拦。路是颠簸的,路边依然是无人管地带的荒凉景象。正午,偶尔出现的人,让我生发出在陌生环境中特有的警觉:会不会有山贼出没!
路过一处拾级而上的台阶,抬头也看到小山头上的亭子。森森然。看不到有停车和游人,不敢冒然下车,仍然前行。我陶醉于这样的时刻:前路是未知的,撩拨人停不下车轮和脚步,一直到那山穷水尽处才不得不折返。我一直喜欢坐在尽头看回路的那种感觉,心里很踏实,没有了企盼,仿佛已经地老天荒。从小读书,坐最后一排,所有人尽收眼底,才能心安神定。上洗手间,也喜欢角落里的那个位置。
一个分岔口,右东莞,左双龙什么什么。选择右,走走,想走又懒得走的那种走。偶尔后面一辆按喇叭的农用车。一篱笆处,有人影晃动,问买不买鸡鸭,鸡40元一个 。不便宜啊,看似纯朴的人怀藏的那颗不纯朴的心。这不是我想要的。再走。一处废弃的村落──这才是我想要的,我把车子停在路边草丛中。有人,问声好!闲聊。知道这里因为要建国家森林公园和水库搬迁了。几排房子还没拆除。这是三个在人迹罕至处酿酒的人。用柴火烧煮,米酒蒸汽从一根竹管流淌到陶罐里。三块钱买了半斤。一男两女,男的是园区巡护员。我开他玩笑,两个女的莫非都是他老婆。喜欢这几个在羞涩中狂笑的人!
一排排房子,一间一间地从他们门前经过。好多是门窗大开的,仿佛主人刚刚出门,或者几天未归: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出。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颗划了圈的“拆”字,正在风淡着满巷子穿巡的酒气。看到一节朽木,想捡走。看到一扇做豆腐的石磨,在另一家门前又看到一扇。搬家的时候为什么不搬走?我掂了掂,重量正好是我的极限。忽然在心里冒出两个缘份的字,让我可以有理由带着它们走。现在,这两扇石磨躺在了我的阳台上。
再走,忽然在路边闪出一池睡莲来,不可思议。花开得正好,是莫奈后花园的那一池吧。拍了照,回家后电脑上看,没拍出感觉来,遗憾!觉得有些东西真的是带不走的,只是给躬行的人亲眼观看。
车终于到我判断的尽头了。就是那个双龙什么什么的地方,挂了部队生产基地的牌子。掉头了,回走。右手一个不起眼的小岔路,小上坡,刚好容得了一个车子通过。上去,原来:这就是传说中柳暗花明处的那个村子──杉坑村,一个仅有六户人的黄姓村子。村口枇杷树下坐着几个聊天喝茶的老人。都是四五层的新楼房。干干净净。村前的旧房子做了祠堂。祠堂前面是半圆状的满塘财水,再前面是一眼烟波荡漾的水库。一艘渔船,几个人在撒网打鱼。
我终于可以让自己满足于这一天了,这是没人指引,我一个人找来的幸福。坐在枇杷树下的石凳上和老人们开聊,用竹竿敲打头顶树上零星的枇杷果来品尝。八步开外,几十蜂箱。蜜蜂嗡嗡,正是荔枝蜜的好时节。老伯看到我的矿泉水瓶,说加点蜂蜜你尝尝。果然是沁人心脾。
无车马喧,无人声鼎。这是我在深圳目所能及的亲历的世外桃源。说给你听可以,只是求你别让我带路。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王莽
汉刘家王朝终于衰竭在哀帝手里,前后210年,十二代帝王。也算长命了。外戚专权终于让小黄帽落在王莽头上。这人是历史长河里的一处暗礁,让汉室倾覆。汉家江山从刘邦开始阳气十足,文景之治让汉从鲁莽变得从容,才成就汉武帝的霸业。此后便有了衰气。
王莽的出现绝对是反讽意义的。相对于其他异族帝王的更移,他可谓是不费一枪一卒。莽是个活宝,身怀传统帝王的镜像术(反其道)。比如他想在单位评个先进,捞些好处,就奏本另外十个人的好人好事,唯独不提自己。那十个人听闻,惶惶然联名上书:我等有什么功劳呢?讲功劳怎么能和莽相比呢?上一听,就说那你们十一个都是吧!莽坚辞!十人再奏:莽怎能和我等同列,该获特等奖!于是莽痛哭流涕:说自己实在不该接受,但迫于众愿,就违心接受吧!
他想做皇帝,不像汪精卫成立伪政府那般愚蠢!说自己摄政,不如就叫“假皇帝”吧!是假的啊!但是做假的过程中拆除障碍,不真也成真的了!
王莽的昙花一现,是暴政?还是玩权术自毙?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李季准和《资治通鉴》
李季准,是台湾资深广播人,有40多年的主持经验。声音低沉醇厚,从容磁质。是台湾节目中少见的北音普通话纯正的播音员。
《经典中国》的制作严谨高质,采集画面大多阳光朗照。摄影和摄像是关于光的艺术,等待阳光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专业精神。看着一个满含阳光的画面,观者的心情也是灿烂愉悦的。如果有一次难忘的游历,或者一个好朋友的初次会面,你回忆一下,那些场面大多都是阳光灿烂。
就要读完《资治通鉴》第一辑的三本,读到西汉了。历史像河水,开始的战国是小溪流,秦也只是一鸣响泉。到了西汉,河面辽阔厚重,司马光也顿挫了好多。之前对项羽颇为悲情怜恤,现在觉得真的是莽夫一个。这个恶人的最大嗜好就是不管打到那里,是赢是输,都是一把火。阿房宫就是这样烧掉的,很难原谅他了!
开始读,有这样的句子:“秋,桃李华”、“冬,雷;桃李华,枣实”。如果去掉句子前面的秋冬,这些句子就多么富有诗意──司马光一班人马夜以继日地赶写这部巨著,在历史厮杀的间歇偶然停笔,望着窗外──桃花开了,红枣日渐从树叶中分离开来!
我仔细在这条大河中辨寻着属于自己脐血的那一缕。出现了有记载的羌的第一次反叛,居然还是我史上老家不远的邻居赵充国做了平叛!我没有忘记这次读史的目的──我要从茫茫十万里沙尘中淘出那块叫做“羌”的宝石来!
最近和朋友见面聊天,问喧读什么书这个话题时,我略显骄傲略带自嘲地回答:读《资治通鉴》。呵呵!说自嘲是因为我现在读的这套书是文白对照版的。能让我读下去的原因还有这套书的装帧,还有白话部分的译者──台湾27位教授。我近来相信台湾学人比较多一点!他们的翻译,不管是英译中,还是古译白,更让我信服一些。大陆学者的著作就和食品一样,让人很忐忑。暂时不如不吃!
这套书七辑,每辑16开三本,1千多页,120万字。总共就是21本,7000多页,800多万字。天!我想今年读完,不知可不可以,不强求自己,想读就读!读不完还有明年!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好大的雨!
“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
所以雨下得特别大”
──这是我几年前的诗句,到现在仍然喜欢。前天晚上下很大雨的时候,我在阳台上站了好久,耳朵里填满雨打榕树叶的缠绵和敲打楼下雨棚的急促──是的,我满心欢喜。好长时间没有这样愉悦了。开车在路上,如果天气暗示的大雨如期而至,我心就和雨刷一样激情。真的喜欢下雨,下大雨!在北方,我喜欢秋天下起的那种毛毛雨,似有似无地下着,没心没肺地下着。在野外,刚出苗的小麦浑身披挂着情欲一样的震颤!我仰头,长长出一口囤积多日的闷气!
一下雨,我就专注!我都快变成个好学生了。前几天读完了《敬重与惜别》。现在在读《资治通鉴》,我牛吧!看起老古董了。在这个十年等不到一本好书的时代,只有读史才可靠一点。
本想《敬重》读完后写点什么,可是真不知道写什么!写张承志的依然激情,还是他的骨质疏松?写他的觉醒还是大义?写他的鲜明还是暧昧?合上书那一刻,我自己惊觉得打了个寒颤──对日本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怪胎国家,我们是深入呢还是绕行呢?有多少中国的脊梁都是因为深入它而变得暧昧不清:孙中山,周树人,汪精卫(也许这几个名字不能放在一起),还有张承志!
我明白一个道理,日本有好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问题是享受它好处的美味的时候,你避不开它茅厕的臭味──久之,我真怕我们的鼻子个个坏掉!日本从来都是把侵略亚洲当作它“亚细亚主义”的践行,但是,它骨子里又是“脱亚入欧”,既痛恨白人,又媚态欧美!
不说变态日本了。欣赏张承志,是因为他是当下社会屈指可数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家之一(好像也找不到之二了)。
说说《资治通鉴》吧,看了百余页,看的都是战国的乱象,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后天我和你联合起来打他。印象较深的就是“连横合纵”的苏秦和张仪。春秋战国是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只要你有学说,可以碾转到任何国家去推销,如果被采纳了,你就可以实践自己。但是也很容易被杀头。
战国时打打杀杀,最受苦的应该是老百姓,可是浩瀚历史著作里没有一本是写平民史的。概因执笔者都是统治阶级,士──的目的也是往上爬,看不到脚下的百姓。百姓都是文盲阶层。就是这个悖论:会写的都去当官了,不当官的平民想写也不会写。还有:谁把百姓当作人?
前面说到的张仪,这人好玩得很。就凭一张嘴,在各个国家游荡,当然他当时的户口是我老家那里秦国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秦国,离间合纵了其他国家。直到秦武王即位,他失宠,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出逃魏国,不久便死掉。这人在《资治》里游山玩水几十个页码,最终没被他人砍头,佩服得不行!
还有件好玩的事:“昭侯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说的是:昭候有条破旧的裤子,命人收藏起来。侍者说:君王也太不仁慈了,不赏赐给左右近臣,反而收藏起来!昭候说:我听说英明的君王不随便一颦一笑,有可颦的事才颦,有可笑的事才笑。下面这条裤子岂是一颦一笑可比,我一定要等有功的人才赏赐给他。
天达达啊!这条破裤子居然这么值钱!由此见,君王的破袜子,破内裤(不知那时有没有,说不准是光脚丫,光屁股,谁谁考证过的,说一下,增长一点见识),要是赏赐给谁,谁谁肯定会闻上千遍万遍!
读过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后,我看历史的心情会豁然很多,知道这些昙花一现的帝王就和小屁虫的一般。没必要弯着腰阅读!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或文或怀沙
耳闻文怀沙这个大名还是在我的老师──肖形印篆刻家陈冠英张维萍──口中,陈张老师当时刻有名震篆刻界的《十二生肖百石印》(12 x 100幅),被文艺界及部分名流收藏。其中就有文怀沙。文欣喜题《十二生肖竞风流》及作文贺之。
2000年,我在西安美术学院的阶梯教室里,第一次见到文老——我称之为老,是源自我受到的传统礼教:尊老。还记得杨晓阳院长当时的介白,大意是与文老相遇,相知,才“诚惶诚恐”地提出聘请他为西安美院坐客教授的请求,文老欣然应允……接下来文老做了2个小时的报告。
报告的话题是海阔天空的。说了:某省委书记出书法集,要他写序,他本不逢权贵,但想省委书记还能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写一首好字,说明其人不坏,不坏的理由是:懂艺术的人都是有道德底线的人。
说了:有人追着他,要他吟唱屈原楚辞录音做影像资料,怕他归天后也把楚辞的唱法带走失传了。说的那人是谁?他说是他朋友的儿子,可能大家知道的,写过《梁祝协奏曲》的陈刚……大家在下面轰~~笑开了,陈刚那么大名被他说得像隔壁小屁孩一样!
说了:他的监狱史,说江青在上海结婚时的证婚人沈钧儒大律师是他朋友,他手上有张沈给他的江青和唐纳的结婚照,文革期间江青掩埋她的这些旧事时怀恨于他,找借口使他下狱。寒风凄凄,油灯昏黄,母亲受命相劝,他慨然大义。
说了:他成为屈原研究专家的原委。1953年,中国准备将孔子和楚辞申报什么什么遗产,还是中国要申报世界文化中国年什么什么,我记不真确了。周总理点名郭沫若,游国恩和他成立楚辞研究小组。他还当时吟唱了屈原的“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记得他说“修”不读“xiu”,读什么我忘记了。
说了:陈毅写了诗,想法呈给毛主席看,毛看后说:看来你陈老总作诗的水平也和我一样。毛的意思是说你陈的水平很一般。但陈自说:毛夸我的诗歌水平和他差不多。说了:毛的长征诗,有处致命伤: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一诗有两“军”,不是律诗的上品。
大概是2004年左右,文老来到深圳福田政府会堂,好像是参加什么“读书月”吧,做报告。我又一次聆听。再次讲到他的入狱史。那天我拿着一本他的《文怀沙序跋集》。等他演讲结束沿礼堂通道离开时,我凑上去拿出这本书,说明我是陈张的学生,希望他在这本书上签个字留念。他点了头,没说什么,在扉页上写下了“文怀沙”三个字,把书交给我时说了声“谢谢”,让我很不自在。记得当时各媒体的摄影记者都在咔嚓咔嚓。应该我是当天唯一让他签到字的人。一个记者还问了句:你们认识。我也牛哄了一下,说是的。
近日对文老的质疑如火如荼,好像这些人一直捂藏着历史真相,到今天忍无可忍出手了了。其实把文老捧杀成国学大师的还不就是这些喽啰!那次西安讲演时他说过: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其实他是不够格之类的话,说他研究楚辞也是临机受命──可见他是清醒的!至于说到他的什么流氓史,更让人啼笑皆非。拿那个变态社会的伪道德准则作为套索穷追裹挟,当下社会中人那个不是大流氓!!
就当一个老人的撒娇,都容不了吗?──即使那些怀疑真有其事!
不是因为我对文老有过受诲的恩原。我觉得全民声讨一个百岁老人,这是种脑残般的恶棍一样的混混行为,怎能称得上是对所谓真相的追问!!满脑袋的浆糊和满脸的猥琐!盲动、起哄,让人触目惊心!
有一个选择题,如果你的好朋友在外面惹事生非,而有错的正是他,你是帮你错误的朋友还是正义的对方。我的选择是:毫不犹豫地帮助朋友!正义往往是装比者的遮羞布!我只要朋友!
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2009年1月31日星期六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今天听的是任哲中、苏蕊娥《花亭相会》
苏蕊娥,秦腔女演员,工旦角。原籍陕西商县人,苏哲民之长女,自幼聪明、活泼,生活在戏曲之家,耳濡目染,七岁即登台演出《柜中缘》。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意社分社风波之后,演员阵容大减,在西师附小读书的苏蕊娥,有时也演出《别窑》、《三回头》、《洗衣记》。后正式参加三意社演出,成为“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体会脚色比较深透,有一口天赋的好嗓子,唱腔甜美圆润,婉转动听,吐字清晰分明,以演唱《白玉楼》、《五虎坠》、《五典坡》、《玉堂春》、《断桥》、《斩秦英》、《大烟魔》、《对银杯》、《白衣庵》、《棒打无情郎》等文戏见长。青衣戏《杀庙》中的秦香莲,唱腔优美,风姿娴雅大方,尤以满腔满调的演唱特点,赢得观众的好评。被誉为秦腔的“坤伶皇后”。 叔父苏育民,解放后陕西第一小生,因演《打柴劝弟》获第一届全国戏剧演出一等奖。
解放后,被聘请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教。工作积极负责,受到剧院师生的称赞。录制的有《二度梅·重台》、《白衣庵·路遇》、《周仁回府·夜逃》、《四进士·写状》等唱段。据说苏蕊娥二十岁时在一次演出时瘫痪,因当时治疗条件不好未能康复。1967年6月在西安病逝,终年三十六岁。
任哲中(1925-1995)
任哲中,男,秦腔小生。生于永寿县监军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从小饱尝了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疾苦,12岁入晓钟社。先工小旦,后学小生,受范紫东、封至模、刘毓中、惠济民等名家栽培。冬练三九,夏练三比,既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又练就了一副细致哀婉,悲壮凄楚、激越慷慨、幽稚缠绵的独特唱腔。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任哲中就唱红了关中,唱红了三秦。解放后进西北戏曲研究院,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他在表演上的许多绝技、在唱腔上许多独特的唱法在广大秦腔观众中有口皆碑,老幼感宜。在广大城乡的群众集会上。古庙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在水保工地,在边防哨卡,夜阔人静后街市行人中,到处都可以听到任哲中的唱段,那么多人忘情的、悠然自得的陶醉在任派的唱腔之中。
任哲中一生塑造的许多舞台艺术形象深受广大秦腔观众的喜爱。他独创的许多高亢悲愤、激越缠绵的秦腔唱段长年累月,经久不衰地响彻在广袤的西北大地,家喻户晓,百听不厌。任哲中的名字和他扮演过的戏剧角色(《周仁回府》中的周仁、《激友》中的张仪、《花亭相会》中的高文举、《祝福》中的贺老六、《血泪仇》中的王东才等)紧紧相连。
《花亭相会》剧情简介
宋时,高文举得中状元,奸相温通慕其才,强招为婿。高文举不忘发妻张梅英恩惠,暗修家书欲搬来京。温通得知,将家书改为休书。梅英接书赴京寻夫,途中贫困,自卖其身,进入温府,充作丫环,期间屡受虐待,被打入花园为役。一日与高文举花园相会,各叙衷情,并对玉怀,夫妻怕认。文举诉包丞处,温通削职为民,文举、梅英团聚。
听听《花亭相会》(据说是瘫痪躺在床上录的音,唏嘘!!)
高文举:(唱)前面走的是高文举
张梅英:(唱)后边紧随张梅英
高文举:(唱)高文举偷眼把她看
张梅英:(唱)张梅英后面观貌容
高文举:(唱)观丫鬟好象梅英姐
张梅英:(唱)观状元好象高学生
高文举:(唱)这才是柳叶弯眉杏子眼
张梅英:(唱)连自己人儿认不清
高文举:(唱)高文举打坐花厅上
张梅英:(唱)张梅英提衣跪流平
高文举:(白)丫鬟上来
张梅英:(白)有
高文举:(白)住城住乡,与状元老爷讲说一遍,我也好周济与你。
张梅英:(白)状元请听:
(唱)无义的强盗坐一旁,
立逼梅英表家乡,
奴家住琢州在范阳~~~~
高文举:(白)啊,好一精细伶俐的丫鬟,清知下官是涿州范阳人氏,
你也言道,你也是涿州范阳人氏,
莫非想和下官攀一乡里不成
张梅英:(白)小丫鬟不敢
高文举:(白)哎,说什么不敢,我有一辈古人对你讲说,你可愿听?
张梅英:(白)状元请讲。
高文举:(白)丫鬟你听~~~
昔日梁王好贤,子贡先生好善,
君臣二人约在都岗寺院饮酒玩棋,
饮酒玩棋中间,忽然常随小官禀道,
言说是有子贡先生的乡里求见,
子贡先生听得其言,低头不语,闷闷不乐,
梁王问到,言说是卿啊卿啊,你和寡人一起饮宴,
因为何事,低头不语,闷闷不乐,
子贡先生言到:臣和我主一起饮宴,
忽然常随小官禀到,言说是有臣的乡里求见,
臣有心迎见我那乡里,臣我有慢君之罪,
臣有心不迎见我那乡里,臣恐慢怠了我那乡里,
因而低头不语,闷闷不乐,
梁王乃是大贤,急忙放赦,君臣二人手拖手,肩靠肩,
已在都岗寺院连走了数回,不见子贡先生的乡里,
梁王问到,言说是卿啊卿啊,怎么不见你的乡里,
子贡先生言到:要问臣的乡里,我主你往大佛殿下瞧,
穿亵衣,戴小帽,那就是臣的乡里,
梁王将子贡先生的乡里看了一遍,
但见衣不遮体,貌不压人,
仰面朝天,豁掌大笑,
笑得子贡先生满脸通红,抓笔在手,留诗一联,上写:
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香花不离底生草,乡里见了乡里亲。
官去衙门在,水去石头存,
离家三五载,焉有不亲人。
住城住乡,乡里缓缓地讲来~~~
张梅英:(白)状元请听~~~
(唱)离城十里张家庄。
高文举:(白)你父何名?
张梅英:(唱)我的父人称张百善。
高文举:(白)你母呢?
张梅英:(唱)我的母高氏人称贤。
高文举:(白)兄妹几人?
张梅英:(唱)上无兄来下无妹,
所生下梅英是孤单。
高文举:(白)配夫何人?
张梅英:(唱)自幼儿配夫高文举,
高文举:(白)有何瓜葛?
张梅英:(唱)姑表姐弟结成亲。
他那二老去世早,
送在我家把身存,
我的父待他如瑰宝,
我的母待他如亲生,
张梅英待他亲兄弟,
送在南学把书攻,
高文举读书一更天,
梅英打茶润喉咽,
高文举读书二更天,
梅英磨墨膏笔尖,
高文举读书三更天,
梅英添油拨灯盏,
高文举读书四更天,
梅花篆字奴教全,
高文举读书到五更,
梅英陪他到天明,
大比之年王开动,
举家人送他求功名,
幸喜得上京得高中,
把一张休书捎回奴家中,捎回奴家中~~~
高文举:(白)啊,你且低头,待我思忖~~~
这却不对啊,我与我姑父姑母捎的平安家书,
却怎么成了休书,其中必有缘故,啊,这位丫鬟。
张梅英:(白)有。
高文举:(白)我来问你,二老见书喜怒如何?
张梅英:(白)状元请听:
(唱)我的父见书冲冲怒,
我的母见书骂梅英,
张梅英上前接书信,
观见笔体大不同,
我族下兄弟叫张义,
姐弟双双找上京,
进京来路过苏家岭,
苏龙苏虎逞英雄,
可怜把张义兄弟他杀坏,
强霸梅英要把亲成。
高文举:(白)啊,我且问你,你从了无有。
张梅英:(白)啊~~~
(唱)自幼看过烈女传,
梅英宁死不依从,
天生贼婆恩情重,
他送我后山逃进京,
进京来歇在张三店,
花了店主人银几升,
店主人待人十分好,
店婆儿怀揣杀人刀,
朝日吵来暮日闹,
朝吵暮闹要银升,
逼得梅英无计用,
怀抱上标草我自卖本身,我自卖本身。
高文举:(白)啊~~~,何人将你买去?
张梅英:(白)啊~~~
(唱)温相府无有丫环用,
他买奴侍奉少夫人,
未进门待我还罢了,
一进家院变了心,
一日无事打三顿,
三天九顿不离身,
头上的青丝她剪去,
五官损坏花貌容,
官官相卫找着问,
不见兄弟高学生,
假若见了高文举,
我咬他一口我问他一声!
高文举:(白)这个~~~
(唱)听罢言来问罢信
原来是恩姐找上京
我有心上前把姐认
诚恐怕温府晓其情
放心不下我两廊边看
静静悄悄无人声
走上前来忙跪定
把恩姐不住地口内称
张梅英:(唱)下跪的状元是那个
报上名来丫环听
高文举:(唱)恩姐把弟误记了
弟本是上京的高学生
张梅英:(唱)听说是来了高文举
仰迈脸儿不招承
高文举:(唱)我先问二老好不好
恩姐你安宁却安宁
张梅英:(唱)好不好是奴双父母
说安宁焉能找上京
高文举:(唱)弟问二老是孝敬
恩姐恼弟因甚情
张梅英:(唱)我问你谁家外甥谁家子
在谁家门里长成人
高文举:(唱)弟本是康家外甥高家子
在张家门里长成人
张梅英:(唱)你的名师是那个
梅花篆字谁教成
高文举:(唱)家境贫未把名师请
恩姐本是弟先生
张梅英:(唱)小房里话儿怎样讲
在二老堂前怎样称
高文举:(唱)小房的话儿我不敢讲
二老堂前姐弟称
张梅英:(唱)照这话姑表姐姐
我打我打,我打得你
打你个孝不孝来忠不忠
高文举:(唱)恩姐问的是正理
打的弟里黑外不明
张梅英:(唱)高文举来心儿高
坐官不把家书捎
高文举:(唱)八月十五中皇榜
重阳佳节把书捎
张梅英:(唱)不提捎书还罢了
提起捎书恼人心
张氏女来心儿焦
怀内忙把休书掏
一张休书倾在地
强盗拿去仔细瞧
高文举:(唱)高文举来吃一惊
在地上捡起书一封
恩姐面前不敢动
拿在廊下观分明
上写着拜拜拜拜
张梅英:(唱)强盗你将眼瞎了
那有个拜字书上留
高文举:(唱)恩姐骂的眼花了
连两个草字认不清
我不念拜字念上字
上书涿洲范阳人
张老汉 张老婆
老汉老婆听我说
文举你家把书攻
一样儿女两看承
如今文举身荣贵
把你家女儿另许人
是何人把我的家书改
害的我姐弟夫妻不相逢
张梅英:(唱)状元的书信谁敢改
花言巧语你哄谁来
高文举:(唱)我说此话你不信
情愿对天把誓盟
张梅英:(唱)人把良心都死了
你对那个把誓盟
高文举:(唱)恩姐讲话差又差
立逼的文举把誓发
高文举提衣跪地下
过往的神灵听心下
假若我还对姐有假
死在了荒郊被雷抓
张梅英:(白)啊~~~,
(唱)见得兄弟盟罢誓
疼烂肝花裂碎心
我有心不把兄弟认
我的终身靠何人
罢罢罢扶起小兄弟
是是是,姐姐我屈了你的心
高文举:(白)恩姐~~~,
(唱)恩姐不必两泪汪
自有文举作主张
明天与你写纸状
开封府里大报冤枉
头一状告倒温承相
私改家书命有伤
二一状告倒温秀英
她把恩姐当梅香
三状你把文举告
贪恋新欢忘糟糠
姐弟夫妻把计定
包相爷堂前把冤明
高文举:(白)高文举上京求官
张梅英:(白)张梅英多受磨难
高文举:(白)幸喜得姐弟夫妻今相见
张梅英:(白)兄弟呀
高文举:(白)恩姐
张梅英:(白)玉兰扇坠万古流传
高文举:(白)哎呀好,好一个玉兰扇坠万古流传,恩姐请在下边请!
张梅英:(白)请~~~
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老家是年,秦腔是盐!
1
记忆中有一个月光丰盈的夜晚,忽然谁敲起了锣。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一起,沉寂近三十年的秦腔迫不及待地吼起来了。短短几天,一班人马备齐。父亲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他抄录于解放前的秦腔剧本——我庆幸见证了这个事件。至此,人除了做牛马外,还可以作作乐子了!
父亲是班子里的主角。排练,说戏,教别人画脸,演出时在台后盯本(就是按着本子提醒哪个演员上台,哪个准备,是导演的角色吧!)。我因为父亲的关系,可以站在舞台的侧面(就是敲锣打鼓那里)在台上看戏,觉得自己多么荣耀!其他小伙伴都眼巴巴踩着小板凳在台下张望。时间一长,有人提意见了。父亲就让我在戏里当起书童,说不了几句话,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台上出没,是演员嘛!后来演匪兵甲或跑龙套!再后来,弟弟也上台了。我们家父子三人,几乎寒假的所有时间都泡在剧班里。
那一年的演出可真是万人空巷。亲戚朋友,跑上二三十里老看。青年男女一簇一簇的,一边看戏,一边打望。夜场就会挤在一起,瞄上眼的互相推推搡搡。
后来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汇演,居然也起用了秦腔。当时拍的一出戏是《十五贯》,学校的文体老师分配我一个角色——娄阿鼠——一个白脸丑角。应该说我的性格和这个角色反差很大,但我还是把这个角色塑造得人见人夸,都说我神中有戏。一点没吹牛啊!至今还记得里面的台词:输尽骗来钱,再找倒霉人……
父亲的角色以老生须生为主。赵匡胤,诸葛等是他非常喜欢的角色。记得父亲饰演一出什么戏里的伯父角色,背着我弟,在舞台纷飞的鹅毛中,唱“大雪儿不住的纷纷下——”,父亲和弟弟都是泪流满面,台下我母亲也是泣不成声。全家人都在戏里悲伤。第二天被邻居戏说,弟弟从此不再上台了,他怕被人笑话,觉得丢人!
后来我也不演了,原因和弟弟一样。再后来父亲也渐渐隐退到后台,只盯他的本子。再后来的80年代后期,通俗歌曲甚嚣尘上,秦腔严重靠边,电视和电视剧渐成气候。没人唱戏了。父亲只有在春节这几天,把他那二十多本用毛边纸和毛笔抄写的秦腔本子,入夜时说唱一遍又一遍。
前两年回老家时开玩笑说,父亲其他的遗产我都不要,但这些秦腔本子一定要归我。
2.
经常在开车的时候,我都会放我最喜欢的秦腔大家陈仁义先生的《下河东》来听,音量很大,一边听一边哼。这出戏里陈老的唱腔,我觉得是对秦腔最好的注解:刚烈,苍凉,黄沙万里。
秦腔的发源地就是老家天水,古秦州,秦王朝的发祥地。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有功,受封诸侯,赏赐领地。有地才有根,才可以向东沿渭水推进,才成就之后的始皇大帝。秦从部落到诸侯到帝国,秦腔一路相随,打胜仗了击梆相庆,饮酒作乐。唐时期,秦腔就是国剧,和现在京剧的地位一样。只是国都的迁徙,让秦腔彻底流落民间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作为北方剧种的秦腔,其阳刚之气横亘古今。为什么同样是北方剧种的京剧,就变得咿咿呀呀了。京剧是更艺术了,大家纷呈了,但也堕落到厅前衙内了。在北方,最能显秦腔之威的不是西安易俗社,不是五一剧场,而是万物皆枯的秦陇大地,是风沙茫茫的八百里秦川。太阳昏黄,山川肃穆,只为村头高挂的大喇叭里吼出的一出《下河东》。
年关时,几乎所有的村子都会每家每户的凑钱,动用各自的关系,去请城里的剧团来乡下演出。震天响的爆竹声中拉开剧幕,四五个日夜,就像鲁迅的社戏里。我最撼动的是有一年看著名生角名家李爱琴唱的《周仁回府》,台上在唱在哭,台下也在唱也在哭——我周仁并非是忘恩负义——
我也深深喜爱身世凄凉的旦角大家孟遏云。决绝悲情的《苏三起解》,和十八年寒窑苦等夫的《五典坡》,只有她这种动用自己一生的辛酸和苦难的演员,表演才能尽致。
3.
陈仁义(1924-1994)著名秦腔演员,陕西泾阳人。唱腔吸收了袁克勤袁派“一唱三叹”的拖腔特色、刘易平的鼻腔共鸣。气势逼人的嗓音却是委婉缠绵的唱腔,委婉缠绵中却是时露峥嵘的刚烈。高音不炸,底音不浮。拖脸游刃有余,板眼跌宕有致。推字甩腔游刃有余,感情饱满。能戏不下百出,代表剧目有《下河东》、《斩黄袍》、《斩李广》、《辕门斩子》、《金沙滩》、《祭灵》、《两狼山》、《逃国》、《泾阳之盟》。
《困营》中“在御营设灵堂哭声嚎……”一句垫板,响遏行云,声势夺人,这一句几乎是净角的唱腔,慷慨悲壮,热耳酸肠,为全剧首先奠定基调;随后的一大段唱腔,板式变化频繁,先由[慢板]抒发自己悲怆的心情,接着几句[二六],在排比句中感叹境地,[紧二六]近一步渲染这种心情,一句[代板]引出下面的[双锤],似诉似泣,气氛热烈,几句简单的对白后,一声[代板]“赵玄郎端御膳心中悲痛”,声泪具下,[二倒板]转折后,由[慢板]切入[二六],开始了大段的忆古思今。
他的音品出版是秦腔演员中的第一位,销售量也是其他演员不能相比的。
《困营》中“在御营设灵堂哭声嚎……”一句垫板,响遏行云,声势夺人,这一句几乎是净角的唱腔,慷慨悲壮,热耳酸肠,为全剧首先奠定基调;随后的一大段唱腔,板式变化频繁,先由[慢板]抒发自己悲怆的心情,接着几句[二六],在排比句中感叹境地,[紧二六]近一步渲染这种心情,一句[代板]引出下面的[双锤],似诉似泣,气氛热烈,几句简单的对白后,一声[代板]“赵玄郎端御膳心中悲痛”,声泪具下,[二倒板]转折后,由[慢板]切入[二六],开始了大段的忆古思今。
他的音品出版是秦腔演员中的第一位,销售量也是其他演员不能相比的。
4.
孟遏云(1923-1982)女,秦腔旦角。长安县斗门镇人。9岁随父孟光华学艺,艺名孟小光。孟遏云的唱腔,质朴端庄,不乱耍花子,无邪腔怪调,也不哗众取宠,而是扎实厚道,显出大家风范,是“正宗青衣”的本色。她融有李正敏的俏丽飘逸、何振中的奔放洒脱,杨金声的苍劲凝重。是秦腔“乾旦”转向“坤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
她的一生非常不幸和悲苦。她青春妙龄,随父去武威演出,被当地的“土皇帝”马步青(马步芳胞兄)垂涎,以打牌为由,请孟父带孟遏云作陪,牌局终了,竟轰走老的,留下小的。面对豪霸军阀的淫威,孟父五雷轰顶,不知所措,无可奈何。孟遏云身陷囹圄,与世隔绝。直至马步青对她已不在乎的时候,以回家探望母亲为由,逃出魔掌,于1940年前后返回西安。
经过几年的蛰伏,后搭班尚友社,挂头牌演出,所演剧目有《玉堂春》、《五典坡》等。孟遏云虽然声名远播,却因吸毒成瘾锒铛入狱。在狱中一年有余。后省参议员李德生者,串通军警,将孟父以吸食毒品罪抓走,并抢走孟遏云,逼孟遏云做小老婆。孟为救父,又一次做了姨太太,并生一女。几经折腾,母女又悲惨的离开李府,其中的隐情,无人知晓。
直到解放前夕,孟遏云参加了西北野战军秦腔团。1951年又经西北局习仲勋书记特批,奉调易俗社。1952年参加了全国戏曲汇演,《二堂献杯》一场的演唱,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荣获了表演三等奖,时年29岁。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述专文赞赏。1958年和1960年,她又先后在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中成功的塑造了两个中年妇女形象,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开创意义的,《火焰驹》中的李夫人,是一个“带青衣味的老旦”,《三滴血》中的王妈妈,有是一个“带老旦味的青衣”,形象生动别致,是秦腔物画廊中独领风骚的经典力做。
从解放后到文革前期,是孟遏云人生中最辉煌的时代,她优秀的表演才华,先后得到田汉、马少波、梅兰芳等艺坛巨掣的高度肯定和赞赏。而此时的她,也可谓是事事称心,失散多年的老母欣然重逢,浪迹天涯的老父又重返易俗社任教,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妹妹孟小云也闻讯赶来,顺利进入易俗社。
文革期间,她戴上“反动军阀、反动官僚的姨太太”等大帽子,游街批斗,蒙受屈辱,三起三落的悲苦人生终于使一代名伶的辉煌艺术人生划上了句号。“文革”结束后复出的孟遏云,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神韵风貌,虽然也曾登台表演,但已今非昔比,“无可奈何花落去”,“响遏行云”的“孟腔”艺术就此变成了绝响。
1982年12月9日,饱受人间辛酸与苦难的孟遏云带着对世事的一腔忧郁和苦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代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孟腔”艺术的创始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撒手人寰了,终年59岁。
她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三回头》、《五典坡》、《铡美案》、《游龟山》、《白蛇传》等。
我很喜欢听的。
3.4为资料择编
2009年1月26日星期一
想说点什么,不知道要说什么!
公历新年的逝去对中国人来说,是心里不踏实的。到了今天,才长舒了一口气!2008这一页总算彻底翻过去了!
这一年人心慌乱!盘点一下自己身边的事,还好!凑合,亲人都好,朋友也大都好!今天上午给了好多亲戚电话,不下20个吧。一年就一次,是坚持了多年在初一一定要做的事!
收到朋友拜年信息近50条,也收到陌生人的信息2条。估计这几天还会有20条。
这两天也得空,看了电影。
《非诚》:以为是贺岁,看了更觉得是故事;
《海角》:之前媒体关注,看了,才知道不值得看,开头还凑合,结尾垃圾;
《赤壁下》:垃圾垃圾,开始到结束都是垃圾,赤壁上还行。可能是硬把片子掺了水,分成上下两部——是抢钱。王八蛋;
《立春》:垃圾,也服了顾长卫,根本就不是做导演那块料,抗了几天摄像,就昏头了!
08年后半年看了一些书。
关于羌族的一些:
《羌在汉藏之间》:台湾王明珂的,还可以。让我明白民族划分的来龙去脉。
《王朝湮灭》: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被野蛮铁血的蒙古连人带文化灭绝。遗民好像就是现在尼泊尔的夏尔巴人。
《羌族词典》;
《羌族简史》。
有幸由于寻找羌族的历史看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这是一本可能会影响我一生的书,它颠覆了我在国民教育中所接受的历史观——之前我把孔子、儒教、理学、文字狱、八股文、科举、宦官、满清等都是奴性的观照,现在终于明白那些把子民当畜牲的皇帝其实就是人类的人渣,垃圾。并且这些人渣的比例要占到99%。后怕。并且庆幸活在当今,当然也不会感谢当下政府,人民起码的生存权应该是人类集体的觉醒!
08年,一个人玩蒸发了,之前开玩笑说过多少次,这次好像玩真的了。我希望在新年的这几天忽然看到一条信息或接到一个电话。这是我新年的第一个愿望!
订阅:
博文 (Atom)